您的位置:首页>频道 > 网络 >

聚集超400家机器人公司,松山湖“机器人军团”强势崛起

2023-05-30 10:13:26    来源:东莞时间网

原题:聚集超400家机器人公司,智能装备产业链迈向高端


(资料图片)

松山湖“机器人军团”强势崛起

松山湖智能装备产业最近颇为火热。5月23日—25日,第八届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博览会举行,小豚智能、李群自动化等16家松山湖本土企业携最新研发的高精尖产品集中亮相,吸引众多客商驻足了解。

智能装备是汽车、电子信息、轨道交通、家具建材等制造业的基础,是带动整体工业技术水平提升的关键。当前,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四个城市合力创建跨越广东省四个经济最发达区域的广深佛莞智能装备产业集群,正以协同之势推动智能装备产业集群迈向世界级。

作为东莞智能装备制造创新高地,松山湖近年来提速构建更有活力和竞争力的产业生态,推动智能装备产业链向高端跃升。目前,松山湖拥有规模以上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制造工业企业46家,2022年该工业领域规上工业总产值83.69亿元。

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底色,在松山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引擎目标下,智能装备催人奋进的发展旋律正在这座产业新城激荡。

产业集聚

“机器人军团”走向制造前沿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5G、新能源、新材料等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机器人产业正在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

内蒙古阿拉善沙漠上,配套无人驾驶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种树机器人”正快速工作,这种“种树机器人”实现了无人化、规模化、全天候作业,可以将种植效率提高100倍以上,成活率提高至95%以上,使大规模荒漠生态恢复机器人集群应用成为可能。

搭载“种树机器人”,从而实现在沙漠里自由奔跑的载体,正是来自松灵机器人(东莞)有限公司(下称“松灵机器人”)的户外通用底盘SCOUT2.0。这款全能型通用底盘不仅适用于室内、户外结构化场景,甚至包括崎岖路径下的非结构化场景。

自2016年在松山湖成立以来,松灵机器人不断加大对机器人原创技术的投入研发,企业近三年产品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70%。

其自主开发的多模态轮式和履带式移动底盘机器人已全矩阵覆盖全行业场景,多款产品技术获得了CE认证。

“现阶段,松灵机器人已实现了全球规模布局,其移动底盘销量位居全国首位,海外市场占比30%,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保持了每年200%+的市场增长。”松灵机器人相关负责人表示。

松灵机器人无疑是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下称“松山湖机器人基地”)孵化的代表性企业之一。

自2014年松山湖机器人基地成立以来,在国际顶尖机器人大师、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的“领航”下,松山湖机器人基地已成功孵化科技企业60多家,累计总产值超过50亿元,其存活率高达80%。其中包括一批“独角兽”或“小独角兽”科技企业,如电动船外机全球出货量第二大品牌逸动科技,推动香港“机器换人”3C产业自动化解决方案的李群自动化,研发箱式仓储机器人系统的海柔智能等。

为何能达到如此惊人的孵化率、存活率?李泽湘在今年5月CCTV财经《对话》节目上曾回应,首先是系统的创业教育,让学生少走弯路少踩坑,其次,在松山湖创立的XbotPark机器人基地经过多年深耕,提供了硬科技创业至关重要的供应链优势。

“同时,对多年培育和孵化中走出来的企业和创业者,我带领基地团队不断总结,把这些经验体系化地传递给后面的创业者。”李泽湘表示。在这个传承式的“创业大家庭”生态中,创业者等同于获得了一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支持。

在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两大机器人学院赋能加持下,在松山湖孵化而成的炫酷机器人种类和数量与日俱增,这些“机器人军团”正从这里强势崛起,并在孵化器市场独领风骚。

在智能机器人产业领域,一张宏大画卷正徐徐打开。目前,松山湖已扎堆聚集超400家机器人公司,智能装备产业广泛覆盖高端装备制造、服务业机器人、机器人本体制造及研发设计、系统集成等领域,形成了以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核心零部件企业和智能装备企业为主的机器人产业集群,成为大湾区机器人产业版图上显赫的新势力。

创新引领

突破关键技术领跑新赛道

机器人产生的初始需求之一就是把人从简单重复和危险繁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近年来,机器人产业不断发展,各种类型、各种场景的机器人产品应接不暇,创业企业如雨后春笋,但始终瞄准机器人初始需求的企业却并不多见,东莞市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李群自动化”)就是其中之一。

2011年创建,2021年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李群自动化一直扎根在轻量型机器人赛道。

“在我国的自动化改造中,不少传统轻工制造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必须依赖大量工人进行生产操作,尤其在一些中小企业,因为对产品和客户的把握度低,且受技术和使用成本限制,难以投入机器人协助生产。”李群自动化创始人石金博受访时曾表示。

时至今日,李群自动化已推出水平多关节机器人、并联机器人、轻型六轴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9大系列,30款型号,是世界第二家拥有全品类工业机器人产品的公司。

李群自动化的企业发展底气源自于它的自主研发能力。其自主创新的核心成果有新一代分布式驱控电一体化智能控制器,机器人图形化开发平台,前者打破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控制器主要依赖进口的瓶颈,后者主要填补国内机器人柔性智能应用领域的空白,解决工业机器人不好用、调试困难等问题。

坚持制造业当家,要紧紧依靠自主创新。当下,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智能装备企业正在技术创新上经历从“0”到“1”的蝶变,不断突破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在全省乃至全国领跑。

去年7月,基于AI和光电融合的智能分选装备提供商广东弓叶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弓叶科技”)完成新一轮亿元级A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弓叶科技(东莞)智能装备研发生产新工厂建设。

作为松山湖本土孵化成长起来的企业,2019年,弓叶科技推出中国第一台人工智能垃圾分选机器人,并率先应用于北京混合生活垃圾资源化项目。2021年,弓叶科技又推出了中国第一台基于人工智能的高速喷气式光选机,每小时固废处理量高达上百吨,准确率高达98%以上。

自主研发创新的驱动下,弓叶科技正在逐步实现“进口替代”的目标。弓叶科技总经理莫卓亚介绍,进口智能垃圾分选设备需要约200万元/台,但国产的智能垃圾分选设备可以低至20万元/台,能代替五六名工人的工作量,产能也能提升两到四倍。

一个个市场主体持续创新、韧性渐显,推动松山湖智能装备产业迈向中高端。

从云鲸智能像人一样会“思考”的J3扫拖机器人受市场热捧,到云创氢电工业级旋翼无人机续航能力达6个小时,达国际领先水平,再到本末科技推出全球首款直驱型自平衡轮足机器人……截至目前,松山湖拥有规模以上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制造工业企业46家,培育了一批在智能装备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在细分市场上形成了“护城河”。

平台赋能

打造无人自主产业集聚区

5月29日,2023中关村论坛展示中心展区内,来自松山湖科学城的广东逸动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逸动科技”)现场展出了Spirit系列电动船外机。作为逸动科技丰富水上产品矩阵中的一员,电动船外机目前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二。

将时光拨回2012年,彼时在香港科技大学读研究生的潘宗良,与同学共同动手研发了逸动科技的第一款产品——电动船外机的原型机。

从无到有、破旧立新的创新之路,注定道阻且长、充满激流险滩。2014年,为了破解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难题,在恩师李泽湘的建议下,潘宗良与团队来到了东莞松山湖。

“研发核心元件是一件非常需要潜心钻研的事,相关的所有理论只有两本书,但我们需要吃透,并且做大量的实验和测试。松山湖在关键时刻给了我们一个远离城市的自然环境,又提供了足够大的实验室,让我们可以专注于突破技术难关。”提起那段最难的时光时,潘宗良说。

考虑到产品特性,松山湖管委会特意在湖边修建了一个小码头,方便他们做户外实验。“真的非常难得。为企业修建小码头需要政府敢于打破常规,我认为松山湖是用创业的心态服务企业。”潘宗良说。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松山湖智能装备产业全力向前发展,离不开政府层面的顶层设计和细致服务,为诸如逸动科技这样的高新企业提供全力支持。

近年来,基于东莞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迫切需要,无人自主技术作为数字制造和智能制造的核心组成部分,已经大量应用到东莞智能制造中。

为此,东莞立足“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牢牢抓住无人自主技术领域的发展机遇,前瞻性建设以松山湖为中心的无人自主技术产业集聚区,目前已经在无人自主技术领域形成了相对规模优势。

“没想到在松山湖有这么多无人自主技术的企业,以后可以加快展开相关技术的探讨和合作。”去年10月27日,东莞市无人自主技术产业联盟在松山湖成立,会员企业之一东莞小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耿涛受访时表示。

松山湖已集聚了工研院、广智院、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以及华为、松灵机器人、国脉智能、云鲸、逸动科技等多家研究单位,打造了集技术研发、交互体验、成果展示的无人自主技术产业平台。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松山湖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方向越来越明晰。

松山湖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聚焦机器人和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松山湖将立足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新能源电池、半导体材料等自动化设备制造和设备集成的现实需要,重点发展相关领域智能机器人制造、高端数控、智能专用设备制造等领域。

从生产到生活,松山湖正以智能制造为驱动力向产业链各端点持续发力,云鲸、优利德科技、李群自动化等智能制造企业在自主创新道路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政企合力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延伸

东莞东部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厚植原动力

抢占“智”高点

光大半导体科研制造中心项目、天域半导体总部及生产制造中心、巨高智能装备总部基地相继摘牌……2022年,东莞东部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大动作不断,奏响摘牌动工“大合唱”。

立足东部工业园、松山湖生态园拓展区两个板块,东部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总规划面积约6.1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信息技术(含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等产业。目前,产业基地已拥有东博智能、逸动科技、广东思沃等多家智能制造企业,在自动化设备、汽车设备、通信设备、电子设备等方面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智能制造产业集聚新版图正逐渐浮现。

插上智能“翅膀”▶▷

车间黄色室灯照耀下,几名工人正在对PCB贴膜机设备进行装配、调试,“从对正、传输、预贴到压模、出板,我们的产品30秒内便能完成电路板贴膜。”广东思沃集团项目经理黄小婷指着一台自动化机器说道。

贴膜质量关乎电路板成品的品质,广东思沃研发生产的贴膜机现已占据国内市场份额六成。随着拳头产品抢占行业高地,坐落于东莞东部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的广东思沃,已成长为全球领先的电子工业先进设备供应制造商。除了全自动PCB贴膜机,广东思沃产品业务还包括自动曝光机系列、自动裁板机系列等。

2021年,广东思沃集团提前布局黄光制程领域,提出基于“真空贴膜”和“无掩膜光刻技术”的全套智能化黄光制程解决方案,并成为全球唯一提供封装测试黄光制程解决方案供应商。

2022年4月,广东思沃在东莞市松山湖(生态园)机器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加速器园区的项目投产后,2022年产值提升至2.8亿元,同比增长40%。从贸易到自研,从1万平方米不到的厂房空间到如今拓展至3万多平方米,从“思沃精密”到“思沃先进”“思沃智能”“思沃激光”等分支业务线,广东思沃慢慢走出广阔天地,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制造隐形冠军企业”“中国智能制造优秀服务商”等称号。

在智造浪潮中,东莞占尽先机。“公司所需要的上下游厂商大多聚集在东莞各个镇街道,彼此具有一定的技术竞争,我们在合作的过程中相互比对,助推整条产业链生态的共同提升。”广东思沃集团董事长特助肖基堂表示,东莞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具有先发优势。

在东莞智能制造强市挺进过程中,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智能制造的促进作用。在产业基地正扬电子的定制化生产车间里,企业每年需要为全球客户定制上万种个性化方案。为了满足生产线柔性化的生产需求,企业斥巨资投入智能制造的建设,以智能硬件、智能装备为基础,以数智化平台为载体,通过对柔性生产线的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2022年,产业基地内的安美科技、银禧、光大半导体科研制造中心1区及2区等一批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厚植制造沃土,插上“智能”翅膀,一批批企业吹响东莞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集结号”。

释放发展红利▶▷

不断优化的政策环境,正为企业提供有力的转型支撑。

在肖基堂看来,除了市场环境因素,东部智能制造产业扶持政策给予企业充足保障,助力研发与创新氛围的营造,“东莞政府在专家智库资源整合、人才的招留和居住条件改善等方面,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

为进一步强化产业创新平台支撑,东部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推动建设智能C端中试验证基地、精密机械加工柔性制造工厂,打造柔性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并推动建设智能制造创新工场,引进工业设计服务、检测服务、精密测量服务等公共服务团队,已服务企业130家次。

基地成立以来,空间规划、产业规划、政策制定等工作开足马力有序推进。2022年以来,产业基地累计完成土地收储利用约570亩,超额完成年度硬任务的116%,为基地发展腾挪预留充足的空间。

东部智能制造产业基地负责人表示,2023年,基地计划推进实施的基础设施项目共10个,总投资约34亿元。同时,加快推进东部工业园启动区绿化提升和商业配套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布局打造一批低成本的高端产业空间,让产业基地有底气更有人气。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