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频道 > 网络 >

全球今亮点!东莞加“数”前进

2023-06-27 11:19:40    来源:东莞时间网

“从接单、出格(即纸制品样版)、物料配备、样版制作……最后给客户确认。”在东莞市顺琦手袋实业有限公司(下称“顺琦手袋”)版房内,每道工序均被赋予了一个二维码,工人完成相关工序后,通过扫码将工序传递给下个工序的操作人员。

版房被称为工厂的“心脏”,对服装箱包类工厂而言,打版是与客户建立合作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如今,顺琦手袋这颗“心脏”装上了“数字化”引擎,版房的效率提高了15%左右。


(资料图片)

不仅是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东莞老厂”顺琦手袋,数字化的浪潮已经席卷国内的各行各业。近日,赛迪顾问发布的《2023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显示,自2017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国数字经济整体呈现蓬勃向上发展态势,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总指数值达到202.3,首次突破200大关。

数字浪潮,东莞弄潮。近年来,随着东莞跻身全国数字经济新一线城市,全市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也在不断升级发展,进一步扩大东莞数字经济发展领地。

连续两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数字化”,去年,东莞更以市政府“一号文”的形式吹响全市新一轮产业数字化转型号角,全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东莞已从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具等五大产业中遴选认定129家“东莞市智能工厂(车间)培育企业”,最终认定并奖励扶持了32家智能工厂(车间)。截至今年5月底,累计推动578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1.3万家规上工业企业,近一半已经进行数字化转型,东莞制造业数字化“朋友圈”不断扩大;两大赋能中心、4家促进中心、58家服务商,东莞制造业数字化“生态圈”加速构建;技术、人才、资本等方面要素需加强,东莞数字化转型的底座仍需不断夯实,构建了相对完善的数字化赋能体系。

在数字经济浪潮和科技不断发展中,东莞正加“数”前进。

转型现状不断扩大制造业数字化“朋友圈”

在顺琦手袋数10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里,一个个做工精致、纹路细腻、色彩饱满的高档手袋从车间里诞生。每个月生产制造20万个小小手袋的背后是企业转型升级后的“数字经”。

“顺琦手袋的数字化转型是在去年开始的,现在效率总体提升了约15%,以前只能人工跑车间,现在由数据跑车间了。自从数字化转型后,产品的质量提升了不少,员工的出错率也大幅降低了。”顺琦手袋数字板房经理李社清谈及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果时说。

如今,在顺琦手袋每个环节车间都设有两个电子屏幕,一个是产品进度屏,从业务制单、版师出格、外发调料、制作等每一个环节都清晰显示在电子屏上;一个是人力考勤屏,每个工人的出勤率、效率、达成率、不良率,以及月度环比数据。

在距离顺琦手袋40公里外的台达电子(东莞)有限公司(下称“台达”)车间内,同样的电子屏幕正在高效工作着。只有原来五分之一的工人配合数字化系统有序开展工作,他们工作期间看得见的流程以及看不见的数据都被记录在案,包括排班情况、交货日期、工程进度、工序溯源等展示在车间内的液晶面板上清清楚楚。

经过数字化改造后工厂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什么?台达机电事业群智能制造事业处亚太区总监杨应龙坦言:“把人力从机械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工人可以做更需要创意的工作。”据介绍,在人工最密集时期,台达拥有超5万名工人,如今,这一数字降为1万名,但公司的产值不降反增,为原来的2.5倍。

顺琦手袋和台达是东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缩影。截至目前,东莞全市累计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5786家,认定了华为和思爱普两大市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4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58家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构建完善数字化赋能体系。

约48%的规上企业进行了数字化转型,越来越多的东莞企业选择进行数字化转型。成功的数字化转型能够让企业市场响应更快、研发周期更短、运营效率更高、资源消耗更少。

事实上,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让东莞制造变成东莞“智造”,除了生产环节外,东莞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还体现在“研、产、供、销、服”全链条。

以东莞市台铃车业有限公司(下称“台铃车业”)为例,该公司年产能超过1000万辆,但是在产品跨境线上交易和物流供应链能力建设方面,无法完全支撑其业务发展需要;在产品智能化和大数据分析方面,无法支撑其高端产品竞争发展需要。

台铃车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公司用上了华为提供的跨境电商服务和物流供应链平台后,海外业务得以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公司接入了华为鸿蒙生态,激活用户的大数据,从而进一步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和行业竞争力。

台铃车业的数字化转型涉及了高端产品研发、销售、服务,海外业务市场拓展等方面。位于东莞大岭山镇的老牌家具企业运时通控股集团(下称“运时通”)的数字化转型则覆盖了产品、内部管理、营销三个层面,事实上,也就是涵盖了“研、产、供、销、服”全链条。

例如产品层面,运时通开发连接消费者使用相关数据产品,如检测类产品、智能调节类产品,结合消费者使用情况,用数字化的系统持续地服务消费者,也为未来产品开发,营销推广提供数字化的参考。

内部管理层面,运时通则积极推进全员数字化办公的系统上线工程,包括营销及生产部门的协同,OA、ERP、MES系统等,打造未来企业业务流程以及决策的高速公路平台。

营销层面,运时通整合国内先进的数字化营销系统,通过业务赋能,让渠道客户能够在系统上解决经营问题,通过总部的赋能资源帮助经销商快速成交,科学管理,以及透明考核,用数据解决经营决策的科学问题。

各链条打通后的数字化转型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运时通资讯中心总监李文杰说,公司从去年数字化转型后,质量合格率提升至99.8%,整体生产效率提升30%,营收增长20%以上。

数量上,东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朋友圈”不断扩大;质量上,东莞企业数字化转型路不断优化、全面覆盖;阶段上,东莞企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爬坡关键期。

近日,东莞市工信局联合东莞市互联网协会、华为赋能中心、思爱普(SAP)赋能中心等,对近年来本地制造业企业已开展的数字化转型项目进行梳理,从中提炼出30个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案例,编制案例集发布。

东莞发布的产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显示,东莞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从低到高依次可分为单项覆盖、集成提升、创新突破以及行业赋能四个阶段,东莞大部分企业处于数字化过程中的前两个阶段,正处于爬坡迈坎的关键时期。

单项覆盖阶段,是指企业具备一定的两化融合基础设施和条件,单项应用对企业覆盖和渗透逐渐加强,发挥了一定作用。集成提升阶段,是指企业单项应用基本成熟,综合集成有效实现。

例如,虎彩印艺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就达到了集成提升阶段。该企业围绕数字化营销、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经营管理三大方向,制定了按业务在线(数据)化、数据业务化、业务智能化“三步走”建设规划,已基本实现了“五个在线”,包括设计与内容管理在线、订单交易与服务在线、供应协同在线、制造运营在线、财务处理在线,该企业产能、劳动生产力、订单处理能力都大幅提升。

“现在是数字经济时代,东莞要紧跟数字经济的发展步伐。东莞的生产型服务业仍需依赖广深港,在数字经济高端化发展上仍有提升的空间。”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封小云的观点也是如此,东莞数字化转型之路仍有提升空间。

事实上,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投入的过程。

“未来,我们计划进一步加大投入,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方向不断拓展数字化转型的领域,深耕智慧家居。”李文杰说。运时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并不止步于此,他们下一步计划建设智能工厂,用工业4.0打造智能车间。

顺琦手袋则打算未来通过数字化转型打通“部门墙”,以数字为纽带,链接企业各个环节、运营场景,打破数字孤岛,将所有的板房库链接到生产库再到工位机,并进行大批量生产。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累计推动578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启动数字化转型。不断扩大的数字化“朋友圈”,让东莞制造业水平不断提升。

转型密码加速构建制造业数字化“生态圈”

在刚闭幕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上,东莞共有39家企业携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参展。它们规模各异且分布于不同行业,却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同一个关键词:数字化。

“数字化重塑了我们的发展战略。”参展企业东莞思朗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伟成表示,由于公司配备了全自动流水生产线,实现了智慧化设备数据采集、生产质量管控和生产现场可视化,公司的生产力显著提升,发展战略随之变更为“自主品牌+代加工”两条腿走路。简而言之,公司已经不满足于只做自身产品,更进一步承接其他食品企业代加工业务。

近年来,东莞掀起了一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潮。金太阳、诺丽科技入选为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129家重点企业入选为“东莞市智能工厂(车间)培育企业”,培训新增“数字工匠”技能人才8.68万人次。

借数字化改变生产方式和企业组织模式,进而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全国各地均有实践,在此背景下,因地制宜显得尤为重要。2022年,东莞印发《东莞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2—2025年)》,在分析东莞制造业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到2025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3万亿元”的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东莞做出详细布局,其中重要的一项是:加速构建制造业数字化“生态圈”。

去年,两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落地东莞,分别是华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和思爱普赋能中心,两家赋能中心落地后,承担起对接制造业企业、帮助企业解决转型痛点问题、引导和规范企业数字化转型方向等任务。

其中,作为东莞市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思爱普赋能中心由东莞市东数互联网产业有限公司(下称“东数公司”)作为运营主体,为大湾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2021年7月,思爱普赋能中心正式启动,与16家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达成生态合作结盟。截至2023年6月,思爱普赋能中心的“生态圈”持续扩容,已与49家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达成生态合作结盟。

“依托思爱普赋能中心,东数公司把40多家数字化生态服务商联合聚集起来,对接制造业企业,针对企业的痛点定制数字化方案。”东莞数字集团总经理叶琨洪表示,现阶段企业转型的意愿非常强烈,数字化基本覆盖到制造业各个行业,只是企业各自数字化转型程度不同。

赋能中心如同一块磁铁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它们群聚东莞,给莞企带来更丰富、更便宜、配适度更高的数字化转型方案。

拥有50多年历史的工厂生产经验的台达是其中一员,杨应龙介绍,台达的数字化服务遍布全国,但在东莞地区的市场尚未开拓,此次与思爱普赋能中心达成结盟,主要是想借赋能中心组织的各类对接会打响公司在东莞市场的知名度。

谈及台达能提供给莞企的数字化服务,杨应龙很有信心。“比起软件设计和制造,台达的优势在于对工业生产逻辑有着深度了解。目前市场不缺少能从事软件研发和设计的供应商,但大部分供应商没有实际运营工厂的经验,这就导致开发的工业软件缺乏实战性。台达以制造业起家,更清楚工业生产的痛点、难点和堵点,相信能给东莞企业带来更实用的制造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杨应龙说。

东莞信易电热机械有限公司(下称“信易集团”)也是与赋能中心结盟的服务商之一,事实上,作为一家传统制造企业,信易集团在2019年才正式为其他设备制造企业提供数字化赋能方案,他们同样希望借助赋能中心的平台推广公司产品,在东莞数字化转型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走进信易集团的设备展厅,一个蓝色为主基调的智能注塑监控平台引人注目。上面有企业名称、加工时间、项目分析、项目总设备数、项目在线设备数据以及项目故障设备数等一系列数据,公司生产的整个过程一目了然。

信易集团企业技术中心主任白燕涛介绍,基于公司十多年的数字化转型经验,信易集团推出了“智能注塑工厂整体解决方案”,这也是信易集团数字化产品的代表作,可以满足需求方对产业布局以及数字化提升空间的要求。

据介绍,小到一台设备,大到一个工厂,原料处理、温度设定等生产数据都会被记录下来并和信易集团的MES系统进行交互,由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最终帮助企业的生产现场提升工作效率。

目前,信易集团一年会卖出300套方案,订单金额从几十万元到上千万元不等。白燕涛认为,集团的数字化产品与东莞企业的适配度较高,“东莞拥有大量的中小企业,我们的SMES解决方案可谓是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哪怕只有10多台设备的小型企业都可以用。”白燕涛说。

未来,东莞将持续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一方面,研发面向共性问题的数字化转型标准产品,另一方面,面向中小企业开放一批普惠化的数字化转型产品,最终提升东莞制造业数字化的服务能力,让莞企的数字化转型“想转、会转、能转”。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