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频道 > 网络 >

天天新资讯:“守路人”张启普,34年翻山越岭

2023-07-05 20:20:10    来源:荆楚好老师群星计划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


(相关资料图)

红坪镇红举村红举小学

是全省最边远也是最美的

乡村学校之一

从红举小学到红坪镇

需要历经两个多小时车程

翻越海拔 2 千多米的山峰

1989年刚从师范学校毕业

还是年轻小伙的张启普来到这里

讲台一站就是34年

34年里

他曾动员50多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用行动改变了当地不少人的教育观念

他把原本简陋的校舍建成温馨的家园

带着大山里的孩子奔赴开阔的人生路

在时光的河流里

为给山里娃的未来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他守护着红举小学

守护着孩子们通往外面世界的路

挨家挨户家访劝说失学儿童返校

张启普少年时期

由于交通不便、家里经济困难

几个弟妹没有读书

作为长兄他一直感到痛心和遗憾

他在走上讲台的那一天

就下定决心

一定要让边远农村的孩子读上书

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然而当时

许多家长对教育不重视

失学在家的孩子比较多

“一个都不能少!”

带着这个坚定信念

他踏上了动员失学儿童返校的路程

每到节假日和休息时间

他就翻山越岭 走进田边地头

挨家挨户上门为村民做思想工作

也曾被不少家长赶出门

认为他是多管闲事

“吃咸萝卜操淡心!”

有些孩子刚被动员入学

时间不久就又辍学回家

张启普没有放弃

一次又一次苦口婆心劝说

家长终于被他的诚意感动

孩子们也被他的劝导鼓舞

陆陆续续主动回到了课堂

张启普的努力没有白费

来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

学校里也越来越热闹

上世纪末 先后有 50多名孩子

因为他的努力而重返校园

其中不少学生实现大学梦

开启了另一番人生

现在武汉高校工作的一位学生说:

“没有张老师,就没有现在的我。”

把学校建成师生温馨的家园

张启普初到红举学校时

师生还在土墙房子里上课

长条桌子、板凳、木漆黑板

条件艰苦

当时国家还没有实行

“两免一补”等政策

几十块的学杂费书本费

对不少家庭来说还是一种沉重负担

他就想办法帮家长寻找门路

出售土豆、鸡蛋之类的农产品

有些实在缴不起

他就想方设法为他们争取资助政策

或者直接用自己的工资贴补

红举学校1998年开始实行寄宿制

张启普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

他一边教书一边照料孩子们的生活

既当老师

又当保姆、炊事员、勤杂工

每天一早就要起来给学生做饭

晚上等熄灯同学们休息了

他还要挨个宿舍查寝

给孩子们盖好被子、掖好被角

为了给学生改善伙食

张启普和老师们一起

开辟学校周围的荒地

种上白菜、土豆、豌豆……

2012 年以来

学校的办学条件日益改善提升

先后建起了教师周转房、教学楼、

幼儿园、学生宿舍食堂和运动场等

已经是学校负责人的张启普

暑假里天天泡在学校

监督施工质量和进度、写施工日志

校舍建好后

他通过网络查找资料

摸索着规划校园绿化

带领老师们开挖整理空地

栽种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花草树木

添置办公用品和炊事用具

经过四处奔波为住宿生购置了

安全舒适的上下铺木床

经过张启普的精心打理

红举小学变成了充满现代气息的学校

课间他常和孩子们一起打球、做游戏

教孩子们唱歌、绘画

编排“花棍舞”“龙船舞”等各种文艺节目

他所辅导的绘画、征文作品

多次在省、区竞赛中获奖

学校每年都有好几门学科

检测成绩在全区名列前茅

“要让我调出去,还真是舍不得!”

能在大山里静下心教书不容易

因此张启普特别珍视学校的年轻教师

利用听课评课、交心谈心等机会

细致了解老师的专业成长

及时帮助他们破解心理、

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

他也成了大家眼里值得信赖的兄长

来自武汉的年轻教师在他的感染下

毅然选择在红举扎下了根

谈及家庭

张启普说自己“失职”

父母均已年近八十

但他只有逢年过节偶尔回家陪护几天

花在家里的精力很少

但是妻子和女儿却一直用行动

默默支持着张启普的工作

女儿张晨在父亲的带动下

现在也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有人问他:

“你在红举学校干了几十年,

就不打算调到条件更好的学校,

要在红举干到退休啊?”

张启普说也不是没有想过

但是“这么多年来,对红举的

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

“要让我调出去,还真是舍不得!”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