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频道 > 网络 >

科创扬帆 逐浪跨越发展新航道 ——解码黄石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路径③

2023-07-07 09:32:36    来源:黄石日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机遇无限挑战不断的高质量发展蓝海上,凭借着不断加大马力的创新“引擎”,黄石正全力锚定转型升级新航道,奋楫扬帆,破浪前行。

近期发布的《黄石转型发展指数报告(2022)》显示,从2012年到2022年,黄石坚持把产业与创新扭在一起抓,建设一流创新平台、培育一流创新主体、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着力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加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今年初,我市13个项目获得2022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其中,湖北迪峰换热器股份有限公司“新型换热器绿色增效设计及关键部件制造技术与产业化”等3个项目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资料图)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正是因为坚持把技术创新摆在公司发展核心位置,迪峰换热器公司凭借着本次获奖项目的技术积累,成功实现了由制造型企业向研发创新引领的技术型企业转变。

2012年以来,我市坚持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突破点,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大批高技术型、高成长型企业发展壮大。2022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达586家,同比增长22.59%,较2012年增长十倍有余;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9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17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582家;融通高科获评湖北省“独角兽”企业,是除武汉市以外全省地市州第一家,日前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3》中,该企业首次登榜,名列榜单第112位。

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的第一阵地。作为黄石科创飞地模式的第一个链接点,自2021年6月开园以来,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目前已累计签约单位93家,培育科技型企业79家,与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共建成果转化中心3家。

2012年以来,我市聚焦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率先在湖北省成立创新委,出台《关于打造“创新活力之城”的十条支持政策意见》《光谷科创大走廊黄石功能区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等系列政策文件,持续加大科技要素投入。2022年,黄石科技城顺利开园,黄石(上海)离岸科创中心建成运营。目前,深圳离岸科创园、北京离岸科创中心正在加紧谋划,“飞地经济”正加速成势。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和“根基”。2012年以来,我市不断升级人才政策,“东楚英才”计划、“新黄石人”计划、“重点产业链企业聚才用才10条”等一系列人才引育政策接连出台,15万“新黄石人”陆续被吸引来黄留黄就业创业,人才效能持续释放。截至2021年末,黄石市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量达到59.6人,专家人才取得重大技术成果189项。近五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6月底,今年第五期黄石市“科创下午茶”在磁湖汇产业园举行。湖北师范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等10家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代表们,与来自湖北技术交易所的专家汇聚一堂,交流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技术转移服务质效。

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近年来,我市全力构建创新服务全链条,技术市场活跃程度显著提升。2022年黄石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32.18亿元,同比增长57.32%,是2012年的11.95倍。以成果转化为落脚点,我市不断做实校地校企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技术攻关。目前,我市500家企业已与国内外20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

与此同时,高技术产业全面提质增效已成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2022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6.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达22.73%,位居湖北省前列。以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我市不断提升创新水平,涌现出了一批国际领跑或并跑的先进技术。截至目前,我市特钢、压缩机、压延铜箔等50个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84个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个产品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一。

桃李争妍日月长,百花竞放满庭芳。2012年至2021年,我市新兴产业年均增长30%以上、对工业产值贡献率达35%。黄石连续两年进入科技创新生态指数“全国百强”,成功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知识产权强市试点。据科技部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分别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22》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显示,黄石市位列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第80位、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第95位。(记者 王璐)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