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频道 > 网络 >

百鸟“抛头露面”点赞“绿美东莞

2023-08-14 20:44:26    来源:东莞时间网

8月15日,我国将迎来首个全国生态日,“绿美东莞”建设深入人心。


(资料图)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东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绿美东莞生态建设,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质”“气质”多次跻身全国前20强,一大批珍稀生物也成为“双万”城市的常客。

如今,东莞21个森林公园、24个湿地公园、1000多个城市公园构建成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网络,营造森林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其中,民间观察记录到的鸟类种类数量达329种。黑脸琵鹭、东方白鹳、彩鹮……这些精灵时不时“抛头露面”,点赞“绿美东莞”,尽显自然之美、生态之美。

当前,东莞正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全力打造“无废城市”,为千万人口打造“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好家园。

▲东方白鹳

百鸟争相汇聚绿美东莞

环境好不好,鸟儿有发言权。

“2008年,东莞观测到的鸟儿是60多种,如今达到329种。”东莞市观鸟协会会长苏敏娜是一名老师,她在2008年推动谢岗中学成立观鸟社团,这是东莞的第一个观鸟社团。担任东莞市谢岗中学生物科组长的她还自编了具有本土特色的观鸟校本教材,增设了观鸟课。

野生白鹇、东方白鹳、黑脸琵鹭……特别是2023年以来,一大批“国宝”级鸟儿接连现身东莞。它们或成群结队、或三两并肩,在山野丛林、湖边湿地、海边滩涂悠闲踱步、自在觅食。百鸟选择到东莞过冬或安家,这是鸟儿为东莞生态环境“投票”点赞的生动写照。

▲白鹇

百鸟汇聚绿美东莞的背后,则是东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结晶。2016年4月,东莞全面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坚持全市“一盘棋”,科学、系统、精准治理水环境,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补水、生态修复、碧道建设”等组合拳,补齐污水处理设施短板,让水质改善跑出“加速度”。

生态环境部通报显示,2020年东莞就全部消除劣V类水质,茅洲河、东莞运河、石马河考核断面水质整体同比向好改善43.32%,改善幅度位居全国第三,一河两岸水清秀美,成了市民群众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截至2021年底,东莞累计建成截污管网14000公里,完成1.3万个排水单元地块污水接驳、3.5万个市政地下排水系统雨污错混接整改、2.99万个重点排水户和20多万栋私人住宅雨污分流改造,全市污水收集系统进一步完善,构建比较完善的污水治理体系,基本补齐水污染防治基础设施的短板。

生态环境好了,周边的鸟儿也多了。对此,苏敏娜深有体会。她认为,一个地方生态好不好,鸟是最好的指标。“我从2008年开始观鸟,当时记录的大概只有60多种鸟,现在观鸟协会统计记录到的鸟种类达到329种。其中谢岗的鸟类监测数据达到168种,占了东莞的一半以上,银瓶山森林公园就有128种,说明这里的生态资源非常的好。”

▲彩鹮 梁 韬 摄

东莞本土摄影达人渔夫,一人一相机坚守十余年,按下万次、数十万次快门之后,在东莞“捕捉”到170种野鸟的身影。“鸟是检测生态环境的一面镜子,东莞鸟儿逐步增多,是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改善佐证。”渔夫说,相比十年前,现在通过镜头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鸟类,人与鸟类的关系更加亲近了。这些精灵时不时“抛头露面”,点赞“绿美东莞”,尽显自然之美、生态之美。

绿美东莞渐成城市新名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鸟类的繁衍和活跃是自然生态平衡、栖息环境优美的象征。

坐拥34个镇街(园区)的东莞,拥有24个湿地公园、21个森林公园,全市共有11个镇街成功创建广东省森林小镇,是众多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家园,更是千万人口深度融合、精心守护的美丽家园。

近年来,东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37.4%,已建成森林公园20个、湿地公园23个、自然保护区6个,为各种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呈现出自然生态与工业文明共存共融的优美画卷。

2021年3月31日,有市民朋友发现,在东城街道一个小区,4只可爱的猫头鹰宝宝现身小区草坪。据小区居民介绍,2019年就有业主在小区的树上发现了一群猫头鹰。本以为猫头鹰一家是“路过”,没想到,两年时间过去了,这只猫头鹰频频来“做客”,这次还留下了四只幼崽。“不仅充分体现了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相处,也说明咱们东莞生态环境好,猫头鹰才会留在小区与居民和谐相处。”

▲猫头鹰幼仔 谭艳红 摄

事实上,除了东城,猫头鹰还经常在樟木头林场现身,成为周边小区的“宠物”。令人欣喜的是,周边的居民不仅为鸟儿送来食物,还拉起警戒线,为这些“宝贝”筑起守护墙。

东莞在践行爱绿护绿理念的过程中,还能常常看见普通民众参与的身影。每到周末,自然体验、植物辨识、观蝶观鸟等自然教育活动被搬到各大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走进自然并保护自然成为很多家庭的选择;每到植树节或其他重要节点,东莞的众多山包上汇集了义务植树的队伍,挥锹铲土、培土浇水,以一棵棵迎风而立的树木锁住沙土、汇入森林,构筑起坚实的绿色屏障。

▲赤狐

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开展,环境污染防治取得突破,水生态防护设施逐步完善。“河水不黑不臭,越来越清了。”黄沙河同沙段村级河长钟汉良,他是黄沙河由“黑臭”转向“水清岸美”的见证人。东莞铁腕治水,从“要我治理”到“我要治理”,倒逼发展转型、产业升级。全市614条污染河涌实现全治理,重现“水清岸美”景象,水环境治理迈入正向提质新阶段。

高标准保护,高水平修复。东莞积极顺应自然规律,坚持不懈地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了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相交融。近三年来,通过湿地公园建设以及森林公园、水源的保护建设,东莞湿地保护体系构建初见成效,更为野生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安全环境。东莞生态园燕岭湿地、谢岗银瓶嘴自然保护区等湿地,目前已成为野生生物特别是鸟类重要的栖息繁衍场所。

▲穿山甲

此外,东莞还积极推动碧道建设,通过碧道建设与地域文化融合发展,带动了周边商业、文化旅游的发展,充分挖掘碧道建设的生态效益和文化价值,碧道正成为城市文化的新名片、新亮点。如今,全市已建成400多公里碧道,一批各具特色的优美碧道成为广大群众休闲娱乐和骑行健身的好去处,也吸引不少外地游客前来参观游玩,“绿美东莞”成为“双万”城市的新名片。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