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频道 > 网络 >

以生态“含绿量”提升经济发展“含金量”

2023-08-15 18:34:02    来源:东莞时间网


(资料图片)

绿水青山诠释生态之变,生态之变折射发展之变。推动绿色发展,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才能更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近年来,一批批可再生能源的重大工程在各地纷纷建成。在安徽宿州,漂浮式光伏电站让“废水”变成全新的电站载体,实现了采煤沉陷区的“变废为宝”。

从福建平潭海面全球首台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到四川甘孜4500米高原上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电站投入运营,再到内蒙古库布其沙漠上全球最大的风光基地加紧建设。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领域取得巨大进展,技术不断得到突破。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3亿千瓦,约占全国总装机的48.8%;其中仅今年1至6月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就达到1.09亿千瓦,同比增长98.3%。

清洁能源跨越式发展 储能设施不断完善

在安徽宿州,这座2100多亩的漂浮式水上电站由将近20万块光伏板组成,全部建立在采煤沉陷区上。这样设计不仅让沉陷区得到了再利用,通过水体的冷却作用,光伏系统发电量也可以提升5%到8%。

中节能太阳能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宿州电站站长 刘彭辉:每年平均上网电量应该在八千万度左右,相当于减少用煤量是两万吨左右,对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应该是一万吨左右。

可再生能源跨越式发展,储能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在浙江长兴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全国规模最大的铅碳储能电站——和平综合智慧零碳电厂一期于8月1日全面投运。厂区内,一个个巨大的电池模块像“搭积木”一样拼接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巨型的“充电宝”。

电厂存储的一半以上都是可再生能源,可以更好地促进新能源消纳,发挥补充能源缺口、削峰填谷等作用。项目全面投产后可一次充放100万度电,大约可满足8万户居民一天的用电需求。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 徐华清:以锂电池为代表的储能,能量密度跟十年前相比提升了一倍以上,功率密度提升了50%,寿命也大有改善。

今年以来,全国新型储能项目加速落地。上半年新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就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的总和。其中锂电池储能仍占绝对主导地位,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飞轮储能等相对成熟的储能技术也保持了快速发展。

关键词:

相关阅读